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,着力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,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,5月29日下午,我校在图书信息楼诗与远方阅览室,继续组织召开“思政工作大讨论”系列活动第二场暨“课程思政如何融”专题研讨会。校领导李林榕、于庆斌、李文光、尹亚波、李力厚,各系部相关负责人,各教研室主任及30岁以下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交流。会议由副校长李力厚主持。
主题交流环节,轨道信号工程系教学副主任李福建以“关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做法及思考”为题,介绍了轨道信号工程系在大力推进“课程思政”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效;我校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代表张春琳、窦海鸟老师,分别从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的角度,分享了各自团队在教学设计、资源建设、成果凝练等方面所取得的建设成绩和经验做法;信息工程系教师代表王珊、电气工程系教师代表田红光,分别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,就如何从学生特点出发,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,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汇报交流。
点评总结环节,校党委书记李林榕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逐一点评,并对我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思路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。他强调,学校之所以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“课程思政”建设,既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,也是职业教育和行业发展的需要,更是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。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肯奉献、敢担当的时代新人,切实帮助广大教师潜心问道、创新思维、拓展视野,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。
最后,李林榕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专业课融入“课程思政”,向老师们分享了十个方法:一是模式创建法,即创建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新模式;二是分类建设法,即构建“课程思政”分类建设新体系;三是红色资源法,即精选思政元素和开发红色育人资源;四是教学设计法,即做好“课程思政”教学新设计;五是显性引导法,即建好课程思政显性引导课与交流平台;六是隐性融入法,即将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的“进专业、融课程”;七是信息技术法,即运用“互联网+”教学开展线上思政;八是行走课堂法,即开展校外红色基地“体验式”教学育人活动;九是思政认定法,即以“切入点、动情点、融合点”把握度为基本认定课程思政;十是人才评价法,即基于课程思政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运作机制。
(通讯员:桑彦彪、王思蕴)